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不斷創新環境監測體質機制,強化環境質量監測預警,全面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,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的“頂梁柱”作用,為我市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實保障。2019年,全站共上報監測數據25萬余個,編制環境質量監測報告78份,編制污染源監督、雙隨機、測管協同等監測報告282份。
關鍵詞:西安環境檢測 西安環境監測 西安非道路移動機械 西安水質檢測 西安土壤檢測 西安噪聲監測 西安振動監測 西安廢氣檢測 西安油煙檢測
支撐藍天保衛戰
積極運用全市空氣自動監測站、空氣組分站、固定式激光雷達、城區110個網格微站監測手段,實現空氣監測從傳統的質量濃度監測轉變為預警預報監測,開展對未來7天的預警預報。整合運用空氣自動監測、激光雷達走航、VOC走航等數據,專題分析了去年PM10不降反升的原因,核算今年各區域空氣管控目標。同時每日計算顆粒物削減情況,編制了空氣分析日報、周報、月報共計105份。對春節、元宵節、中元節等特殊時段進行專項分析報告,及時對夏季臭氧、秋冬季顆粒物進行專項防控和分析,支撐藍天保衛戰。
支撐碧水保衛戰
對全市涪江主流域及10條重要支流、4個湖庫,每月開展采測分離、生態補償、飲用水源地、黑臭水體、河長制河流等共計54個斷面的手工監測,全市建設了15座水質自動監測站,對流域的主要指標進行實時監控。同時持續做好每周安州區磷石膏環境綜合整治監測專報。每月對河長制河流監測情況進行專報分析,每月編制涪江流域生態補償專項報告,支撐流域生態補償和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的實施。每月編制安昌河水環境質量情況的專項報告。每季度編制黑臭水體專項報告。支撐碧水保衛戰。
支撐凈土保衛戰
完成全市43家企業、6個重點工業園區,共計236個點土壤環境監督性監測。承擔了國家土壤監測網中1047個樣品的有機質、pH值分析。編制完成《綿陽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和工業園區周邊環境監督性監測報告》。支撐凈土保衛戰。
強化污染源監督監測
完成全市51家重點排污單位監督性監測,以及44家企業測管協同雙隨機監測。完成92個長江經濟帶入河排污口監督性監測。組織開展信訪投訴、政風行風熱線等各項監測150余次。對全市重點企業排放情況做到心中有底。
強化污染事故應急監測
完成了游仙區朝真鄉龍江村疑似傾倒農藥,世茂云錦施工工地廢舊鹽酸罐體泄漏,綿陽瑞陽新材料有限公司原料倉庫事故,交通運輸過程中硅粉發生自燃等環境應急監測,為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置提供了技術支撐,確保人民生命和環境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