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包含的危害成分過多以及過量,超過了土壤的自身凈化能力,從而引起土壤物理以及化學結構的變化,植物吸收土壤中的有害成分,通過土壤-水-植物-人體的傳播途徑,危害人類的健康。
土壤是任何農作物生長的基本要素,也是為農作物提供養分、水分的重要環境,然而由于近些年工業化產生的重金屬污染、大量施用農藥化肥產生的化學污染,以及固體垃圾堆放對土地的侵占,土壤污染的形勢已經越來越嚴峻。土壤環境狀況不僅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發展,而且直接關系到農產品安全和人體健康。據不完全調查,全國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.5億畝,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萬畝,固體廢棄物堆存占地和毀田200萬畝,合計約占耕地總面積的1/10以上,其中多數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地區。據估算,全國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達1200萬噸,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。土壤污染造成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,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,引發各種疾病,最終危害人體健康。
我國土壤污染的總體形勢不容樂觀,部分地區土壤污染嚴重,在重污染企業或工業密集區、工礦開采區及周邊地區、城市和城郊地區出現了土壤重污染區和高風險區;由土壤污染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和群體性事件逐年增多,成為影響群眾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。保護土壤生態環境質量,已成為人類社會生存延續的基本問題,受到全世界的關心和矚目。
污泥是給水和廢水處理中不同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各類沉淀物、漂浮物的統稱;隨著廢水處理技術的推廣和發展,污泥的產生量越來越大,種類和性質也更復雜。廢水中有毒有害物質往往濃縮于污泥之中,所以污泥是影響環境的為嚴重的因素之一;針對污泥的檢測對指導污泥處理具有重要意義。
污泥按來源分:主要有生活污水污泥、工業廢水污泥和給水污泥。按處理方法和分離過程分:初淀污泥、腐殖污泥、濃縮污泥;按污泥的成分和性質分:有機污泥和無機污泥、親水性污泥和疏水性污泥。